文化陕西:要给世界展示什么

2014-03-31
字体 【
分享:

000.jpg

陕西曾经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的缩影,陕西文化也就理所当然地超出了地域的限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长远的发展命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陕西文化的市场化、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这“三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文化和文化产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不应该只是被埋在土里、挂在墙上、供在庙堂,文化必须和现实的土壤发生反应,让文化活起来。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传统积淀深厚,如何从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资源很多,但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卷轴上,陕文投“年轻有为”。在文化软实力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新时期,陕文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虽然成立那天起,它就顶着“全国最大的省属文化产业集团”头衔,但“文化陕西的产业引擎、文化中国的西部先锋”依然是陕文投矢志追求的目标。

00.jpg

中华文化的复兴离不开陕西

记者:李开复曾经说过一句话,让世界因为有你而不同。省委、省政府当初着手成立陕文投的时候,应该说对陕文投在盘活陕西文化资源、做大陕西文化产业方面寄予了厚望,这么多年来,陕文投在许多领域也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您能不能首先谈谈,陕西或者说陕西文化产业因为有了陕文投而有了什么不同?

王勇:陕西这块文化厚土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承载着我们民族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记忆。在陕西做文化产业,我们首先充满着对文化的崇敬和敬畏,这份压力可想而知;其次是满怀着激情,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极富创意和挑战的事业。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陕文投,在当时的财政条件下,一次性整合省财政、西安、延安、榆林出资22亿元注册陕文投,可见对陕西文化的看重和期待。从“三强一富一美”到“三个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文化是陕西的绝对优势,让陕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让文化产业成为陕西新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共识。这一点,在全国层面也是普遍认同的。

正因为这个强烈的共识,陕文投一成立就寻找到了一个高远的企业使命--让陕西文化走向全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是因为陕西文化在历史上的独特性而决定的,陕西曾经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的缩影,陕西文化也就理所当然地超出了地域的限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长远的发展命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陕西文化的市场化、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这“三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文化产业落后在讲述手段和传播方式上。

记者:您所提的“文化复兴”是怎样一种景象?如何实现?

王勇:在公元前1100多年,从西周开始,中国当时的文明代表了东半球的文明,一直到秦的统一、汉的开拓、唐的繁盛。唐代不仅仅是东半球而且还是封建时代世界文明的巅峰,那时候的政治制度的包容度,那种文化的开放交融令人震撼。余秋雨曾说唐长安城的人口达到百万人,长安城里来自西域的人口就达20多万。李白有一首诗叫《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就是一幅盛景图。

承载着文化担待的使命,在这四年多的创业历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强化市场主体意识,这是企业的本质。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陕文投将自身定位为“四大平台”--陕西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平台、陕西文化资源的整合平台、陕西文化品牌的创建平台、文化资本的增值平台。应该说,我们目前仍处在创业期、成长期,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局中作用还不是非常显著,如果要说给陕西文化产业带来什么变化,我觉得最突出的是陕文投从全省的战略层面,搭建起了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平台,这个平台的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和升腾。

记者:成立至今4年多来,在陕西的许多文化项目中都能看到陕文投的身影,外界普遍用“航空母舰”来形容陕文投,指的是陕文投庞大的文化项目和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需要精耕细作,这么广泛的种类和布局作为掌门人您是怎么考虑的?

王勇:文化产业首先是创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并重的产业,许多方面的实践都带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我们把“文化项目实施、文化品牌创造、文化资本运作”作为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三大支柱。通过对我省文化资源的梳理,目前形成了影视娱乐、艺术投资、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六大产业板块,下属全资和控股公司20家,总资产接近120亿元。可以说,我们涵盖了文化产业的绝大部分领域,产业跨度比较大,细分业态也非常丰富。

管理这样一个大体量的综合性文化集团,确实对我是很大的考验。好在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形成了合理优化的产业格局,六大板块互补性强、关联度高,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条是纵向完善各个产业链。陕文投影视投资公司、陕文投院线公司、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共同搭建起了从影视剧生产、电影发行放映到影视剧版权交易服务的产业链。在艺术品投资领域,陕西书画艺术交易中心、陕西文物复仿公司、陕西文交所等构建起了由画廊、艺术金融、拍卖、《收藏》杂志和艺术研究组成的产业链。在构建面向全省的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方面,我们成立了陕西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公司、陕西文化产业小额贷款公司。最近由省政府引导设立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委托陕文投管理,基金一期5亿元已全部到位,将重点投向我省的重大文化项目。

另一条是横向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客观地说,我们许多产业和企业还没有形成十分响亮的品牌,还不能与全国一流企业相竞争,但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集团化的协同效应,这个在全国文化产业领域也是不多的。我们在延安、榆林、韩城、铜川等地的文化旅游项目就是强大产业聚集区,这些园区可以有效承载和植入影视、艺术、金融、传媒等业态,我们影视剧、艺术活动也可以对其他产业进行传播,金融业态更是与各大项目高度关联。

随着整个文化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我们去年提出了两个转变,一个是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一个是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为此,我们把2013年确定为“质量、品牌、效益年”,把今年确定为“提质增效年”。具体来说,在大方向上,我们要防止过度膨胀,着力把对每一块业务精耕细作,追求每个项目和每家下属企业的局部平衡。我还提出了“调结构、保增长、精细化、求实绩”的工作基调,就是要调整我们的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和融资结构,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连续增长的资本回报率。

照金是一个可以推广的项目

0.jpg

记者:照金在去年是陕西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一个奇迹,一个偏居山野的村镇,经过陕文投的精心打造变成了一个新的革命教育基地,特别是在这之外还赋予了这个小镇浪漫、时尚、休闲的欧洲风情小镇,以照金为蓝本,您能不能谈一下陕文投盘活历史资源、升级旅游品质的开发理念?

王勇:照金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红色文化非常独特。同时,照金地处渭北山区,距离西安市约一个半小时车程,森林覆盖率75%以上,年降雨量800多毫米。应该说照金生态环境十分秀美,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特别是与大城市的雾霾危害相比,小镇常年PM2.5几乎为零。加之照金整体属于丘陵缓坡地带,拥有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薛家寨、大香山等旅游景点。经过两年多的调研,我们分析认为照金具有成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和潜质。

在照金红色旅游小镇建设中,我们提出了“红色是旗帜、民生是根本、旅游是支撑”的开发思路,就是要把旅游景区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承、改善老区民生及统筹城乡、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小城镇建设开发的新模式。如今,去过新的照金小镇的人们,都会感慨西部山区竟有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精致美丽的小镇!大家看到的是最直接的印象,我们通过项目实施的确改变了照金镇的整体面貌,村民们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他们住进了水电气暖齐全的小洋楼,寒冷的冬天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呆在温暖如春的房间,也能通过网络了解全世界的消息。镇区的学校、医院、幼儿园、供电站、污水处理厂等也按高标准配套到位。

记者:照金是革命老区,老百姓过去作过很多贡献,但一直过着不算富裕的生活,在运作照金项目的时候,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如何让增收可持续?

王勇:大家知道,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我们通过几种方法让照金群众就业创收,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第一是吸引当地群众进入景区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把村民变为公司的员工。第二是给每家一定面积的商铺,按景区商业的需求去经营。第三是在建设照金牧场等项目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收益。第四是以自愿入股的方式,引导成立了照金村集团,以此获得资本性收益。仅去年,照金村集团生产的核桃油、亚麻油、干果等农产品就取得了300多万元收益。

去年通过在照金小镇举办的集体婚礼、摄影节、自行车赛等活动,吸引了30多万人次游客。今年,我们要继续投入,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新建滑雪场、滑草场、游乐场、七彩农庄,举办牧场音乐会、露天烧烤等,真正使照金能把游客吸引去,还能留得下,并且带动一系列的旅游体验和消费。

影视业的振兴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

记者:前一段时间,因为西影厂老厂长吴天明的去世,又让不少人勾起了对往昔西影厂辉煌的追忆,我们注意到陕文投在影视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对于老西影的成功和当下陕西影视产业的振兴,您怎么看,陕文投的影视有没有复兴西影辉煌的决心和信心?

王勇:西影是我们陕西的文化品牌,它不仅奠定了陕西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电影。电影界把吴天明称作“当代伯乐”,就因为他任西影厂长时大力改革,大胆启用培养了一批优秀电影人。我们陕西人都把西影的品牌看得很重,都期待西影再创辉煌,书写影视陕西的新篇章。

陕西影视业的振兴首先还是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应该也是我国影视业共同的问题。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观众对影视剧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他们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美国好莱坞的大片占据了全球电影80%的票房,美剧、韩剧更是成为我们年轻人的挚爱。究其原因,更为深层次的是他们影视剧的工业化生产流程,而我们目前的影视剧生产还是作坊式的,既缺乏产业环节的专业化细分,也需要各个要素在市场平台上的充分聚集。

未来的陕西要给世界展示什么

记者:彼得.赫福德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副总裁,他说“文化产业不应只看中数字,更要看影响力。”您是否认同?陕文投如何控制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王勇:我觉得很重要,文化产品的特征不是简单一般地解决人的日常需求。文化产品意义在于有传播价值,这既是文化产品的特征也是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待,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坚持文化企业双重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尤其陕文投这么一个国有企业我们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

这其中包括对影视作品的定位,这一次和娄烨合作《推拿》这个作品,擒获银熊奖,我们这一次一直在跟他谈导演在风格上一定要解决积极向上的东西,所以这个片子大家看了会感觉到这种基调。所以我们跟艺术家合作要把我们企业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影视作品里面。另外,我们现在打造世界级的主题乐园东方帝王谷项目,72座帝王陵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我们依托它利用迪斯尼这种世界通用的高科技的先进的讲故事的方式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习总书记讲的用跨越国际跨越时空的方式来传播我们的文化,所以整个乐园的气氛肯定是欢快的愉悦的。所以我说我们要打造陕西文化旅游的胜迹,深化它的文化。

记者:全国“两会”上,几乎所有西部省份,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成立了自己的旗舰文化企业。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500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3.47%,在这种情势下,陕文投如今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王勇:现在环境非常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去年全国人代会上,赵正永书记说陕西文化发展的春天到了,确实是振聋发聩。


对于陕西而言,去年娄省长又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陕西的支柱产业,所以去年9月份破天荒召开第一届陕西文化发展大会,推出了30多个重大文化项目。所以我现在得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之近年来陕文投的发展而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形成了陕西文化发展的滚滚洪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感觉到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样一种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现在陕文投的发展,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改革发展就要强化我们的责任感、紧迫感,我相信陕文投能创造一个文化的奇迹。